全面二孩政策和母嬰健康服務供給側改革已成熱詞。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6年的主要任務之一是解決好實施二孩政策的配套問題。緩解母嬰健康服務供需兩側的矛盾與就業壓力已刻不容緩。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我國將迎來新的生育高峰,社會對月嫂、母嬰保健師、育嬰師、催乳師、小兒推拿保健師、產后恢復師等職業技能服務需求旺盛,供不應求。
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記者會上表示,要加強月嫂、嬰幼兒看護人員的培訓,增加人力供給,推動機場、車站等公共場所的母嬰室設置。
由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吳正有領銜,湖南吉首大學國際交流與公共外語教育學院院長張蘋英等15位全國人大代表也聯名附議:加強中醫藥特色母嬰健康服務技術培訓,緩解母嬰健康服務供需兩側的矛盾與就業壓力。
1. 母嬰健康服務需求強勁受熱捧
對于母嬰健康服務供不應求的原因,吳正有表示,這是由于職業技能升級培訓人員偏少的緣故。他向《慈善公益報》記者表示:“目前,母嬰健康服務企業存在‘弱小企業多、規模企業少;一般企業多、品牌企業少;中介企業多、員工制企業少;家族企業多、公司制企業少;傳統企業多、新型企業少’的現象。母嬰健康服務人員的職業素質遠遠不能滿足母嬰家庭的需要?!?/p>
作為醫療衛生教育專業的代表,湖南吉首大學國際交流與公共外語教育學院張蘋英院長也表示,40%左右的母嬰家庭需要提供專業化的母嬰健康技術服務,不僅需要月嫂、育嬰師、母嬰護理師等傳統母嬰護理服務,對孕產婦的心理疏導、月子膳食調理、內分泌調理、產后康復等母嬰健康護理方面的個性化需求也十分強勁,約需要500萬母嬰從業人員提供服務。
母嬰保健師、小兒推拿師、催乳師等中醫特色健康服務技術,為打造健康母嬰、健康家庭、健康中國做出重要貢獻。為此,加強母嬰師的培訓,并打造一批優秀的培訓機構可謂是重中之重。吳正有表示,專門從事母嬰健康培訓的龍頭企業更是少之又少,在湖南,唯有湖南金領偉業集團表現比較突出。
以湖南省為例,2009年以來,全省獲得省培訓資質認可的家政企業及機構只有3家,獲得市州級授權的不足10家,5年的培訓總人數未突破2萬人,只占總人數4.6%,經過職業培訓規范上崗的母嬰師缺口很大。此外,部分培訓機構的培訓質量欠佳也是問題之一。
此次建議調研的起草人、中華婦幼健康促進行動聯盟副主席梁云經調研后發現,“十二五”期間,我國母嬰服務行業崗前培訓人員約280萬人,其中112萬人為企業自主培訓。整個行業持證上崗率不足20%,其余80%基本憑經驗或自學上崗??梢哉f,培訓滯后是影響整個行業服務水平和信譽度的根源所在。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持證上崗率嚴重不足造成的供需矛盾制約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因此,規范的母嬰師培訓管理迫在眉睫。
張蘋英建議:“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的支持力度,促進母嬰健康服務行業良性高速發展?!?/p>
2.中醫藥母嬰健康服務春天將至
“中醫藥特色母嬰健康服務行業的春天即將來臨?!睆執O英表示,《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都把“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母嬰保健服務、養老服務”作為重點支持。此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16年1月19日頒布的《關于促進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允許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有資質的職業技能人員,經考核在醫療衛生機構提供調理服務”,這有利于提升母嬰健康服務品質,創造新的母嬰服務需求。
張蘋英認為,中醫藥特色母嬰健康服務技術培訓能有效緩解母嬰服務供給側的矛盾,提升母嬰服務品質,滿足母嬰家庭大眾化需求和個性化需求,創造新的母嬰健康服務需求。大力發展中醫藥特色母嬰健康服務技術職業培訓,不僅僅能夠為服務市場提供更多的服務人員,還能緩解人力資源市場的供不應求。
吳正有認為,大力推進中醫藥特色母嬰健康服務技術培訓與就業和經濟發展緊密相連。他表示,“以湖南金領偉業集團為例,2015年培訓高端中醫藥特色母嬰健康服務人員2.2萬多人,學員中七成是來自于農村和城鎮的失業女性,由于有了規范的職業培訓,其中95%以上都通過學校的介紹找到了工作?!碑數仄胀艺諉T的月工資可能就是兩三千元,但經過職業培訓,有了專業技能后,收入便翻了一番多,達到六七千元,遠遠高于城鎮平均水平,實現了經濟獨立。而且,中醫藥特色母嬰健康服務技能培訓能讓更多的農村女性實現身份、職業和觀念的全新轉換。
3.加大母嬰技能培訓“授人以漁”
今年“兩會”期間,吳正有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加強中醫藥特色母嬰健康服務技術培訓,緩解母嬰健康服務供需兩側矛盾與就業壓力的建議》,建議各級政府加大對母嬰職業技能培訓的支持力度。
“未來5年,要做大家政母嬰服務的技術培訓,不僅有家庭管家,還有月嫂、母嬰保健師、小兒推拿保健師等中醫藥特色母嬰健康高端服務人員等?!眳钦姓f,中醫藥特色母嬰健康服務技能培訓不僅能有效地幫助更多女性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還是精準扶貧攻堅戰中“授人以漁”的重要一環。他向《慈善公益報》記者表示,這給中醫藥特色母嬰健康服務職業技能培訓指引了一條新路——承接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讓困難群眾擺脫貧困。
湖南省株洲市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戴碧蓉認為,建立良好的職業培訓制度,是解決就業總量和結構性矛盾、促進就業的有效措施,還可有效緩解農民女工進城就業難、城市女職工下崗再就業難、職業院校女畢業生就業難的矛盾。他建議各地加快供給側改革步伐,加大對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支持力度。吳正有還建議,“國家應支持母嬰健康服務的職業培訓,每培訓一名合格的服務員并上崗就業之后,就予以一定補貼,確保培訓就業服務良性循環?!?/p>
張蘋英認為,要優化配置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資源,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生育便民服務和生殖健康服務,不斷提高實施“國免”項目的規范化服務水平,開展針對性的計生指導和服務,才能有效預防出生缺陷。
只有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才能有效防止良莠不齊的家政母嬰健康培訓機構、母嬰健康服務等從業人員擾亂市場的秩序,促進相關行業有序發展,也才能使全面兩孩的政策產生紅利,避免發生衰減效應。作為該建議的領銜代表,吳正有建議:“我國應加快國家層面與地方立法的步伐,將生育便民服務、生殖健康服務、母嬰職業技能培訓、母嬰健康服務等從業行為和市場秩序納入法治化的管理范疇?!?/p>